棉铃虫为地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其中二代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危害最严重。目前,棉花正处于4-5叶期、小麦正处于灌浆期,为一代棉铃虫发生主要时期。为准确预测二代棉铃虫危害程度,近期地、县植保技术人员对一代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
一、一代棉铃虫发生情况监测
(一)棉田监测
5月3日 阿瓦提县:调查棉田3块,辐射面积亩、样点棉花株,其中2株有卵2粒,有卵株率0.95%、百株卵量0.95粒。越冬代棉铃虫开始进入棉田产卵。
5月4日 温宿县:调查棉田3块,辐射面积亩、样点棉花株,其中4株有卵4粒,有卵株率4%、百株卵量4粒。
5月9日 阿克苏市:调查棉田5块,辐射面积亩、样点棉花株,其中被害2株,1株有虫1头(2龄),被害株率0.79%,有虫株率0.4%,百株虫量0.4头。
5月23日 阿克苏市:调查棉田7块,辐射面积亩、样点棉花株,其中被害2株,1株有虫1头(1龄),有虫株率0.27%,百株虫量0.27头,被害株率0.56%。
(二)冬麦田监测
5月22日 阿克苏市:调查麦田亩,平均百网捕获幼虫16头,幼虫处于2-4龄间,其中2龄占37.5%、3龄占50%、4龄占12.5%,2、3龄幼虫比例相对较高,发生量高于去年同期(年5月18日,平均百网7头,其中2龄占27.27%、3龄占72.72.%)。从2、3龄幼虫比例差异看,发生期晚于去年同期5-7天。
原因分析:春季4-5降温天气过程较多,整体推迟了棉田棉铃虫发生期。
二、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及发生程度预测分析
据越冬基数及一代棉铃虫监测结果,结合当前气象条件,预测今年我区二代棉铃虫整体发生趋势为中等(3级),发生程度略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万亩左右。6月20日前后一代成虫将开始羽化,预计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上中旬将进入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望各县(市)切实加强监测,对达标田适时防治。
三、防治技术建议
1.加强水肥运筹及玉米诱集带田管。实践证明,凡水肥充足、管理不善的徒长棉田,棉铃虫不但发生早,而且危害严重,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化控,防止棉花徒长。6月底至7月上旬,各县(市)要对玉米诱集带统一进行一次药剂防治或进行人工捕虫,通过集中灭杀,减轻田间棉铃虫发生及危害程度。
2.抓好棉铃虫一代成蛾诱杀工作。6月10日前,各县(市)要重点做好杀虫灯的检修维护工作,加强巡回检查,确保开灯率在95%以上。全面诱杀一代成蛾,降低棉田落卵量,确保灯光诱杀发挥最佳成效。
3.加强监测和田间普查,适时防治。当棉田百株有虫5-8头,卵粒20-30粒时,要进行药剂挑治。对天敌数量较多的棉田,棉铃虫卵孵化期或幼虫3龄前,选用生物药剂BT乳剂亩用量-克兑水50公斤,或NPV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亩50-70克兑水50公斤等进行喷雾防治;对3龄以上幼虫比例较大且天敌数量比较少的棉田,采用化学农药及时进行挑治,可采用的农药有2.5%功夫-0倍液、4.5%氯氰菊酯-2倍液,2.5%敌杀死倍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要在虫情监测信息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开展防治工作,坚决制止见虫施药或盲目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天敌及生态环境。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