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记者张治立
阿克苏,因水得名。水是农业命脉,这里的“农”字,大有文章可做。
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阿克苏地区成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新疆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中国长绒棉之乡”“中国小白杏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红富士之乡”等美誉,显现着当地农业的特色和体量。
如何让农业产量高的同时质量也高,品种多的同时品牌也多,体量大的同时产业也大?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充分发动科技创新的引擎,让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基地”呈现布局优化、优势突出、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迈出新步伐。年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比年增长近35%。
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塔木托格拉克村的冬小麦地里喷施农药。包良廷摄
粮棉科技赋能增产增收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
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幸福村,年小麦单产公斤,年达公斤,年达公斤。今年,村党总支书记阿布力克木·买买提对小麦丰产仍信心十足。
阿布力克木的自信来自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良品种推广和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几年,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民像他一样,一年年汲取着科技种田知识,享受着增产增收的喜悦。
阿克苏地委农办副主任、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华伟杰介绍,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粮棉生产中的科技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组建的粮棉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农时指导,并在农事关键节点开展技术下基层服务。
在小麦种植上,阿克苏地区由于大面积推广优质小麦高标准示范田建设,把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小麦耕地地力补贴,激发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年7月,当地夏粮实现“十三连增”。
“黄主任,跟着你学种棉花,我知道了怎样播种、施肥、浇水、打药,怎样让棉花产量更高、品质更好。”5月21日,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的一处棉田里,村民吐拉克孜·喀斯木对温宿县鑫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春堂说。
台兰河畔的古勒阿瓦提乡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生长。不过,由于地块分散无法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再加上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种植成本逐渐提高,吐拉克孜和很多棉农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才收入五六百元。
年,在农村一直任科技副职的“土专家”黄春堂牵头成立合作社后,古勒阿瓦提乡一些棉农拥有土地租赁金和年底合作社收益分红两份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先进的棉花种植管理技术,找到了突破棉花增产增收瓶颈的密码。年,他们参与种植的棉花,平均单产增加了50公斤左右,水肥农药、机械人工等投入每亩地节本六七百元。
记者从阿克苏地委农办了解到,阿克苏地区每年种植棉花余万亩。“十三五”期间,各棉花种植较为集中的区域,落实田间管理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组织农技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机械采收等配套技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棉花产业节本增效。
阿克苏地区第十七届“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暨阿瓦提县第九届刀郎美食文化旅游节在刀郎故里景区举行。包良廷摄
果蔬绿色种植提质增效
绿色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眼下,在“中国小白杏之乡”库车市,陆续成熟的杏子四处飘香。库车市阿拉哈格镇乌库托格拉克村亚森·艾木杜拉等杏农,守护着家里的杏园。由于库车小白杏品质好、知名度高,他们根本不用像前些年那样带到巴扎上卖,只需坐等客商上门收购。
记者从库车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年,库车小白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标识,为库车发展杏产业带来了机遇。由于杏子成熟后不易储存,为了让杏子摘下来就能迅速卖掉,当地从根子上解决小白杏品质和产量问题。
“我们实施了国家果菜茶有机肥代替化肥减施项目,并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科研人员,为库车小白杏扎好根、坐好果,优化创新了施肥模式。年实施的库车市小白杏主产区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覆盖7个小白杏种植乡镇9.5万亩小白杏果园。”库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赵红霞说。
果品的加工环节也是绿色相伴,并与种植形成循环经济。库车市年引进的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收购的残破果子生产酵素,而生产酵素的残渣又可加工成酵素菌肥。该公司将杏子、苹果等鲜果“吃干榨净”,并通过引导果农使用酵素菌肥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开辟增收门路。
这几年,阿克苏地区林果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在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中,当地做优做精核桃、红枣、苹果、香梨、杏、葡萄六大果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县(市)有龙头企业、乡(镇)有合作社、村有绿色基地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年,全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绿色农业,让“果盘子”做优的同时,“菜篮子”也在做大。年,全地区种植的17.86万亩大棚蔬菜、41.96万亩露地蔬菜满足自给的同时,配送到周边地区甚至北疆。很多农民尝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蔬菜增收甜头,在新品种引进推广、绿色种植上下更大功夫。今年,全地区蔬菜供应能力将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0%。
“十三五”期间,阿克苏地区在促进农牧民增收方面,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村民在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乌尊阔恰村绿色肉牛养殖产业园为牛添饲草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畜禽转型升级做大品牌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必须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围绕“稳粮、优棉、强果、强畜、扩大非农、促进转型、美化乡村”的思路,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我们县发展牛产业后,我懂得了什么叫标准化养殖。牛吃什么饲料、什么时候配种、什么时候打防疫针等常识,是把牛养好、增加收入的关键。”5月19日,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阿克亚村村民买买提·阿吾提说。年,他在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贷款买了两头牛,第二年扩大到了4头牛,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5头牛,从贫困户转型为致富带头人。
新和县大力推进的“增牛”工程中,像买买提这样靠养牛发家致富的农户越来越多。近年来,为鼓励养殖户外购优质生产母牛,新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一定时间内县域外购入优质西门塔尔生产母牛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给予每头元的补助,不限时间对全县新出生母牛犊、公牛犊分别给予元和元的补助。
目前,新和县牛存栏从年底的3万头增加至现在的20万头,培育养牛龙头企业2家、养牛合作社97家,养牛户户。牛产业已成为当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
同时,有着养鸽传统的新和县,加大新和鸽产业园建设力度,实施“六个一万”增鸽工程,提高全县鸽子养殖存栏量,积极实施“新和鸽”品牌战略,把新和鸽特色养殖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现代畜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54座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诊疗场所、标准化产圈、兽医值班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托依堡勒迪镇党委书记阎岩介绍,全镇28户养牛大户集中到这里发展养殖后,可享受更多优惠政策、更优畜牧防疫服务,更好地互相交流养殖方法。养牛场和附近的饲草料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生态种养循环经济。
经过8年的发展,位于乌什县阿合雅镇的新疆振兴园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广大农户把传统零散的养殖业发展成了科学现代的养殖业。目前,新疆振兴养殖基地建有标准化羊舍50栋,羊存栏只,牛舍14栋,牛存栏0头。
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阿克苏坚持“兴羊增牛扩草、降本提质增效、产业化经营”总体思路,完善“科学养畜示范、饲草料保障、畜禽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服务”六大体系,将重点发展肉牛、肉羊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生猪、家禽产业,适度发展鸽、油鸡、马鹿、驴、骆驼等特色养殖产业。
本文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