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遗文化一把百年热瓦甫乐器,演绎传承

北京医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千百年来,在阿克苏地区境内的叶尔羌河流域,生活着一支保持着原始生态的族群,他们以古老、自然、生态的歌舞和娱乐活动著称,并以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空间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

这就是阿瓦提县充满神秘色彩的刀郎人和刀郎文化。

在秋季的一天,午后的阳光透露出一丝丝温暖,顺着传来的一阵阵动听的乐器声,记者来到了被人们誉为“刀郎文化艺术大师”的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家里,追随着他弹奏的美妙动听的乐声,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和一座文化艺术的天堂……

01

刀郎文化的渊源

当叩响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家门时,一位戴着白色花帽、脸上写满沧桑、留着发白胡须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就是74岁的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见到我们上门拜访,他和蔼地微笑着与我们一一握手,并客气地让我们落坐于充满喜庆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毯上。

由于今天没有演出活动,老艺人们也没有聚会,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就呆在家里抚弄心爱的刀郎乐器。他说:“现在的天气很冷,除了到县里文化馆和老艺人们聊聊天、弹弹乐器之外,一般就在家里教教上门学弹乐器的徒弟,不然闲着心里也不踏实。”

随行的阿瓦提县刀郎文化研究专家张诠介绍,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是县里德高望重的刀郎文化传承老艺人,他的名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并且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提及刀郎文化,张诠说,刀郎人是蒙古及维吾尔等民族融合而成的,主要生活在叶尔羌河流域;而刀郎文化就是融合漠北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塔里木土著文化,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几百年来,因为刀郎人狩猎游牧在森林草原,深深地留下了独特的牧猎文化,同时又有二百余年的农耕生涯,也保留了农耕文化的成分。

刀郎文化主要表现在民间,很少有典籍记载。一般来说,民间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大众愿望和审美的表现,是和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刀郎木卡姆就是流行于刀郎地区的民间曲艺,歌词也是不固定的民歌。

说起刀郎乐舞,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有着更深的认识,他说刀郎乐舞主要内容就是刀郎木卡姆,唱词都是以表现男女情爱、诉说悲痛苦难和告诫人生哲理为主要内容,歌曲高亢、激越,舞姿刚劲、粗犷,具有荒野之风。这和古龟兹库车一带的龟兹乐舞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也是古代西域乐舞的一部分。

“古龟兹地区的十二木卡姆是属于宫廷艺术,而刀郎木卡姆是草根艺术和民间艺术。由于刀郎人居住在比较封闭的叶尔羌河流域,所保留的刀郎乐舞更趋近古代的西域乐舞,应该说是一直保留着古朴自然的原始风格。”张诠说。

很早以前,现在的木卡姆(阿拉伯语),刀郎人叫“巴亚宛”,意思是荒凉、没有人烟的地方。其实,刀郎文化中有很大成分的蒙古文化和萨满教、祆教的遗迹。刀郎人的狩猎、游牧生活及喜迁徙的习惯,就是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刀郎人崇尚九,正是元明时期蒙古人的特征。

刀郎文化中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西域文化的遗迹。张诠介绍,如刀郎舞蹈、游戏中还保留着鹅舞、骆驼舞等古代动物舞蹈;游戏中的表演也与古代西域的“戏弄”极其相似,被学者们称为“西域戏弄的余绪”;刀郎舞中的疾速旋转类似唐朝的“胡旋舞”;顶碗舞类似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碗舞伎乐图。

确切地讲,刀郎文化就是古代西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02

百年刀郎热瓦甫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在和我们聊天间隙,他从地毯上一个黑色长形的袋子里,取出一把显得比较古朴的热瓦甫。这是一把西域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外形来看,与库车、新和县一带的热瓦甫有着本质的区别。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这是我们刀郎艺人用的刀郎热瓦甫。”

“你们猜猜,它有多大年龄啦?”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神秘地笑着问我们。

“看它的样子,至少也有几十年……”我们不确定地猜测着。

“嘿嘿,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有年以上的岁数啦!”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自豪地告诉我们。

追溯历史,可以说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出生在刀郎乐舞世家,他的祖上都是从事刀郎乐舞的老艺人,传到他这一代,算是第六代传人了。关于这把刀郎热瓦甫乐器,据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爷爷讲述,是祖上亲自做的,采用的材质非常稀有,音箱面是用牛皮制成的,13根音弦,其中10根是钢丝,三根是羊皮筋。此外,乐器的突出部位还镶嵌了四枚古钱,一枚是乾隆通宝,一枚是雍正通宝,另外两枚是西域本地的钱币。值得一提的是,在背面的木头面上,雕刻着像凤凰羽毛一样的花纹。

从外表和形状来看,刀郎热瓦甫和龟兹热瓦甫外形相差不大,但是又有不同,龟兹热瓦甫紧弦的部位在顶端,刀郎热瓦甫的紧弦在侧面。另外,刀郎热瓦甫的音弦有的是13根至14根,龟兹热瓦甫的音弦是3根至10根。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这是根据热瓦甫的大小来决定音弦的多少。

相关专家认为维吾尔木卡姆乐器中的热瓦甫、弹拨尔与龟兹乐乐器中的五弦是一脉相承的,尽管现代的木卡姆乐器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主体上是继承了古代龟兹乐器的传统。”而张诠认为,刀郎热瓦甫更接近古代西域乐器,这些都体现在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祖传下来的刀郎热瓦甫上。

根据木卡姆乐器的种类来看,阿瓦提县的刀郎木卡姆使用的是卡龙(琴)、热瓦甫、艾捷克和达甫(手鼓)四种乐器,而库车、新和、沙雅和拜城县等地的维吾尔族乐器以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卡龙、艾捷克、萨塔尔、胡西塔尔、唢呐、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等十余种乐器为主,但乐器的弹奏方法却是相同的,乐器的声音大同小异,刀郎乐器的音质更接近自然古朴。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先用祖传的热瓦甫弹奏一曲,然后再用自己制作的热瓦甫弹奏一曲,我们从音弦发出的美妙的乐声感觉,古老的刀郎热瓦甫的乐声更加清脆悦耳,像天籁之音,又像草原迎面扑来的徐徐清风,让人闻到一股从远古散发出的青草味道。

“这把刀郎热瓦甫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把它一直传下去。”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也不知道祖上有多少人使用过这把热瓦甫,如今为了能完好地珍藏,平时我都是用自己制作的热瓦甫,自己制作的乐器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容易找到弹奏的感觉。像我们十几个老艺人都是用的自己制作的刀郎乐器。”

“从汉唐以来,居住在叶尔羌河流域的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县的刀郎人,交通极不方便,处于封闭式状态,受外界文化的干扰影响较小,不像处于丝绸之路上的古龟兹地区,受中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因此本土文化的变化也大。相对而言,刀郎文化保留了更多属于古西域的文化,所以说自然生态决定艺术形态,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和道理的。”张诠说。

03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我有6个儿女,他们都会弹唱刀郎木卡姆,跳刀郎舞,演唱木卡姆。如今有的已是县上文化部门的领导,有的在塔里木歌舞团,还有的在阿克苏市歌舞团。值得骄傲的是,我的孙子一个在兵团阿拉尔市文工团工作,还有一个在乌鲁木齐艺校上学……”说起全家人的情况,作为刀郎乐舞艺术世家,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目前,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带出的徒弟已达人,大多是本地的年轻人,也有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他说,前些年,曾带着徒弟到台湾演出,当很多的台湾人欣赏到我们新疆的刀郎乐舞时,他们都惊呆和震撼了,都纷纷大声惊呼:“太美啦,太精彩啦!”

近十年来,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演出足迹遍布内地大江南北。年,他代表阿瓦提县参加青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演出,刀郎乐舞艺术文化一举获得国际各界人士的好评,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使刀郎文化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并让刀郎文化走向世界。

“我的很多徒弟大都跟我去过内地演出,他们认为内地的发展很快,现代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但还是觉得我们本地的刀郎文化更有魅力,因为这是对古代西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很具有我们刀郎人自己的特色,所以内地很多观众也喜欢我们的刀郎乐舞。”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

据了解,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早在10年前已经开始挖掘,当时阿瓦提县对流传于县境内的刀郎木卡姆进行了发掘整理,整理出12个刀郎木卡姆,共段、75调、句,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编排出刀郎木卡姆健身操,并在该县中小学校推广,申请了专利。

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非常独特和神秘,是刀郎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通过麦西来甫与木卡姆艺术来表现刀郎人生活各个方面,因为它是民间文化,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无论歌者还是舞者,那种执着忘情都会融入其中。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阿瓦提民间刀郎麦西来甫突出团结、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道德品质、强调相互关心、容忍、人格力量等,尖锐的批评违纪违法、道德败坏等丑恶现象,达到以崇高的道德品质教育年轻人的目的。

目前,阿瓦提县已经对多名民间艺人建立了档案,每月发放0元,或元作为传承保护生活补贴,充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作用。 

近年来,阿瓦提县加大对刀郎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成立了以民间老艺人为骨干的民间艺术团。阿瓦提县刀郎木卡姆艺术、慕萨莱思酿造工艺、刀郎热瓦普艺术、刀郎麦西来甫等8项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刀郎麦西来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