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漫游刀郎部落园

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25.html

◇朱慧静

初秋南疆,清晨气温较温柔,驱车离开美丽的喀什市,前往南疆中部重镇阿克苏。

喀什市至阿克苏相距公里左右,在新疆,这个距离不算长也不算短,车行一般需要6至7小时左右。

车出市区,视觉渐渐失去层次感,辽阔的戈壁,色彩单调,无山无水无建筑设施,天地一线相连,视觉失去事物转换的兴奋,很快就感到视觉疲劳。好在阿杰驾驶技术娴熟,快慢有度,经验丰富,人驾车行,车随人意,人车合一,达到一种自如的境界,给人以很好的安全感。

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是历史上西域36国之一的龟兹国。龟兹国以库车为中心,拥有拜城、新和、沙雅、轮台等县一带所属地。这些地域,都曾是古代西域龟兹国的领地。在历史长河中,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集之地。是世界六大文明:中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的交集地,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作“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就发源于此,是龟兹文化的重要发端地。

龟兹文化博大精深。“龟兹乐舞”,是龟兹文化的突出代表。其传播地域辽阔,影响了我国中原和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我国隋唐大曲的产生、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等艺术的繁荣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隋唐时期,龟兹本地的音乐舞蹈也进入发展高峰,著名高僧唐玄奘在去印度取经,经历了19年,游历了多个国家后,回国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对龟兹音乐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

至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拟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表演过程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从而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

隋唐时期,由于国力强盛,龟兹乐舞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龟兹乐舞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宫廷乐部,成为对外交往“显示国威”开展文化交流的工具。龟兹歌舞在传播过程中,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文化四大世界文化兼收并蓄,将东西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当地人文特点而孕育出具有龟兹地域特色的文化,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龟兹文化具有较强的张力,影响大,范围广。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他们征服了亚洲和东欧,建立了蒙古帝国。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蒙古众王为了争夺权位,纷乱不断,蒙古贵族趁机大量掠夺贫民为奴,在自己的部落、庄园里从事劳动,充实自己的军队。刀郎人就产生于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难民和奴隶中。在察合台时期,“刀郎”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他们不堪忍受欺侮,为了反抗压迫剥削和躲避战争的灾难,就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聚在一起过着自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于是就有了“刀郎”的称谓。初时的刀郎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后来的刀郎人已并不限于某个民族的人了,而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并成了反抗统治者而自立的人的代名词。在漫长的岁月中,刀郎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在闭塞的环境里,刀郎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与其他民族有别的刀郎人文化。

刀郎人生活在环境条件很差的塔里木盆地边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他们狩猎之余,寻找到了缓解苦难的办法,即唱歌、跳舞,不分男女老少,都聚而唱之舞之,生活虽苦而心乐。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和文化心态,代代相传,并吸纳、融合其他音乐原素,终成为刀郎人的一种文化现象,流传至今。

一种文化的流传,总是有一定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总有时代赋予的独特特征,总会形成独特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众多自然景点中,有的是因自然景色而名,例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眉山之秀等,早已为全国人民所熟知;有的则是因人而名,例如黄鹤楼因崔颢的一首诗而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赋而名声大振,苏州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诗而霏声中外,等等。都是与人的文学艺术形式为载体,从而广为流传。无独有偶,在现代,一个学过音乐的四川年轻人来到新疆,游走于天山南北,发现、考察了刀郎人歌舞音乐形式,根据自己的特点,改编、创作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歌曲,以刀郎为艺名,在各种各样场合进行演唱,嬴得了听众的好评,逐渐流传开来,风靡全国。从此,刀郎文化渐为全国人民所知,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的刀郎文化,也因此成为人们旅游、探访的文化热点。阿瓦提县也顺应时势,在刀郎人生活的一大片胡杨林地区,辟建了一个“刀郎部落”文化景点,供游人们休闲游览。

叶尔羌河虽然不大,但它有天赋的灵性。“刀郎部落”园区座落于叶尔羌河畔,成为阿瓦提县乃至阿克苏地区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园内规模宏大,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众多。民俗展厅、古老工业作坊区、古图腾崇拜园、原始刀郎人遗址、农民画展厅、林公塑像、葡萄长廊、刀郎宴艺厅、敬酒台、沙滩浴场、划船区、胡杨林、麦西来甫广场、民俗运动场、野生植被园、鸵鸟养殖场、胡杨根雕展览、秃鹰观赏区、扩展运动区、高空转轮、刀郎人原始建筑等,完美地展现出刀郎人原始神秘部落文明状况。

进入“刀郎部落”古城堡,我们沿着园区中河道缓行,越过一道小桥,在一块介绍月亮湾牌匾处止步而读,才知美丽月亮湾的得名,是因为蕴含着一对恋人不畏艰难,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一位年青人为了证明自己对美丽姑娘爱恋的决心和忠诚,用双手日复一日地构筑起一个如弯弯月亮般的岛屿,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誓言。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弯弯的岛屿称作月亮湾。这则故事情节似曾相识,与中原地区流传的许多爱情故事,如“化蝶”"、“化石”、“化树”等异曲同工,都很感人,其要旨都是赞颂爱情的美好。

胡杨林中小道,弯曲有序,总是绕胡杨林而延伸,总是把人的思路引向胡杨树坚韧、刚毅、顽强、不屈不挠性格特征的文化意蕴上来,叫人赞叹不已的同时,总是思绪飞扬,总想于胡杨林中近距离地目睹胡杨树“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的风彩。

果然,在不远处,有一大片“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树林。这些死后不倒的胡杨树,树杆巨大,树皮脱落,光秃金黄的躯杆裸露,形状怪异的树瘤姿态各异。有的枝杆横斜,犹如生时风姿;有的翘首望月,如文人探望星空;有的如卧狮,蓄势待发;有的如少妇凄楚兀立,望远期盼;有的弯曲如门框,给人以家的意象;有的枝杆弯曲相交相拥,缠绵悱恻,不离不弃,这些不倒的胡杨树杆,虽然千姿百态,各有意蕴,但躯杆兀自矗立,顽强地立于干旱的土地之中。有的树杆虽然倒于地面,但躯体木质依旧结实坚硬,毫无朽态。有株倒下的胡杨树杆,居然衍生出一小枝,其上有两片小小的绿叶,张显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发现让我惊异无比,我怀疑,在世间,可能真的有佛教中所说的生命是可以轮回的。联想到网络上有去逝后有灵魂离体现象之说,心生疑问,这是否就是物质不灭理论的佐证?

望着这一大片死而不倒的胡杨林,思绪翻飞,仿佛地球失去引力,浩瀚无垠的空间任由翱翔。目睹死而不倒的胡杨木,与大自然相融合,灵气相通,以自己独特的形态,显示出另一种超然的生命形式,展示出一种激越人心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让观者既惊讶,又有所悟,进而产生出由此及彼的无限联想和深思。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无论何种民族,无论何种地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群居。没有一定量的群居,人类便难以健康地繁衍和发展、壮大。刀郎人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们与凡是来到叶尔羌河畔的人,无论是什么民族,便接纳集合成群,共同勤劳狩猎、耕耘,劳动之余共同娱乐,唱歌跳舞,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垦出绿洲,作为生存.生活繁衍之地。他们把自己称为“刀郎”,共同集聚在一起,共同创造生活。这种并非单一民族集居现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是生命大美的标志。

初秋的胡杨林,还未染上秋日才有的黄色,炙热的阳光照射在胡杨树叶上,依然有着浓郁的绿色。诺大的胡杨林很美、很静,静得能听见轻风流动的声音。此时,静美的胡杨林显得格外的绚丽多彩。倘是深秋时节,胡杨林叶片溢黄,金灿灿的光芒映黄天空,映黄大地。游人在这金黄色的环境里,一定会格外产生出诸多绚丽的梦想。

叶尔羌河畔的美,不仅孕育了独特的大漠文化,而且还孕育出了刀郎人文化这朵灿烂的奇芭。刀郎人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在叶尔羌河畔,有一家类似于农家乐那种饭店,我们登上饭店二楼,选靠用各种花木组成围栏的餐桌而坐,点了用红柳条烤的羊肉串、烤羊腿、著名的烤鱼等,边吃边品这种用原始方法烤制的佳肴,其味道独特,原始风味浓郁,与正规餐厅的菜肴味道迥异。这些以原始方法烤制出来的食品触及舌尖,舌尖味蕾顿时兴奋起来,食欲大振,不由大口朵颐,大得口福之欢。

这种刚从历史隧道中走出来,又吃原始方式火烤肉食的风味午餐,叫人陡然升起一阵穿越感,仿佛历史与现实,不过咫尺之间,深感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阿克苏阿瓦提县等地区刀郎文化,与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一样,有相通相同之渊源,共同成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花朵的一部分,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更是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7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