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基层的医疗“身板儿”硬起来
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年底前新疆将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截至8月底
全疆乡镇卫生院所
标准化率为99.3%
村卫生室所
标准化率为97.2%
医院医护人员在援疆医疗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实操培训(摄于9月4日)。蔡增乐摄
为更好地守护各族群众健康,年我区下发《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各地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卫生室医生吕荣欣今年72岁,是县里两名超龄“服役”的村医之一。“那会儿,一个小药箱,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几乎就是全部家当了。现在看看我这敞亮的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了40多年村医的吕荣欣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服务的人,有高血压患者68人、糖尿病患者24人……他还可以操作电脑录入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
我区通过“县乡一体”建设,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辐射和管理水平带动作用。通过“乡村一体”建设,实行“乡聘乡管村用”,有效解决村医待遇问题,进一步稳定村医队伍。
吕荣欣一个月通过公共卫生服务、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能拿到多元的工资。“我们再也不‘赤脚’,地位也提升了,周围的居民都认我,我为乡亲们服务好的信心更足了。”吕荣欣说。
据了解,为培养居民个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今年起,我区陆续开放面向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既往健康信息、随访记录、就诊记录等随“手”掌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居民健康”APP,开展预约挂号、全民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提醒、健康教育等便民服务项目。目前,签约信息化管理家庭95.87万,居民.52万人。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郭伟江介绍,为解决贫困县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年底前要做到所有贫困县、乡、村三级都有医疗机构、有合格医生、有相应的服务能力。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现有人员的培训,对所有乡村医生每年轮训一遍。
新中国成立之初,“缺医少药”是我区城乡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身体有恙者最盼的就是“马背医生”能早点到来,为他们解除病痛。如今,全民医保织密织牢了“健康网”,温暖着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心。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易到难渐次突破,“健康新疆”迈上新征程。
制图:艾克热木江·依米提
上下联应对“看病难”
新中国成立医院,每日门诊量不过几十人,仅有40多张病床,90多名工作人员。沐浴着新中国成立的暖阳和改革开放的春风,该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如鸟之双翼让患者享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一批“杏林妙手”守护着群众的健康。
如果说彼时的“看病难”主要原因是缺医少药,那如今的“看病难”医院人满为患、医院门可罗雀的痛点。
在阿医院,医院的儿科援疆专家朱海峤(中)正在和医生们一起分析病例(摄于年7月3日)。陈键荣摄
如何啃下“看病难”这块硬骨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在完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上精准发力,以推进县域综合改革为关键,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卫生院今年购进了数字化放射摄影机,给患者拍摄的清晰X光片直接医院的医生来读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解除了各族群众看病过程中重复检查的烦恼,这是我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后给患者带来的便利。
在洛浦县布亚乡萨依村,医院巡回医疗队眼科专家正在为群众检查眼睛(摄于7月19日)。买买提艾力·艾尼瓦尔摄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我区推进两个自治区级医联体、15个地州市级医联体建设,组建县域医共体个,其中45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县医院的“龙头”强了,乡镇卫生院的“龙身”壮了,村卫生室的“龙尾”也活了。
“到年,患者县域就诊率和县域内基层就诊率将分别达到90%和65%。”9月11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穆塔里甫·肉孜信心满满地说。
模式新直击“看病贵”
看病报销让老百姓有了最切实的获得感。改革开放前,我区还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体系。直到“新农合”的本本攥在了手中,农牧民治病由“自掏腰包”转为国家“出大头”,且医疗筹资水平不断提高。
库车县医务志愿者在给该县热斯坦街道科克其买里社区妇女量血压、测血糖(摄于3月7日)。胡章席摄
年1月1日,我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实施,从此农牧民跟“城里人”享受一样的医保待遇,原新农合人员看病可使用药品由原来的种增加到种,用药可选范围更广了。截至今年7月,我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万人,整合后的实际年人均筹资达到元。
医院改革直击“看病贵”。从年我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已累计减轻患者用药负担8.4亿元;年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终结了“以药养医”机制;抗癌药品全面降价,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0项结核病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先诊疗后付费”减轻住院垫资问题……
纵使山高路远,哪怕道阻且长。健康的征途中,一个也不能少。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医护人员为牧民义诊送药(摄于年12月3日)。唐堪东摄
3年多来,我区全民健康体检累计投入40.68亿元,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居民在体检中若发现患有疾病,拿医保医院接受治疗,省去了重复检查的费用。
在全民健康体检中查出患有肺结核的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木孜鲁克牧业村村民麦麦提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从来都不知道得了‘痨病’还能治好。”
我区开启结核病防控“新疆模式”:实施肺结核“集中服药+营养早餐”防治政策和传染期患者隔离治疗政策,出台结核病患者特殊医疗保障政策,大大减轻了结核病患者的就医负担。
同时,我区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托底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在因病返贫贫困户中,已有7.1万户25.46万人实现脱贫。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给我区的33辆“母亲健康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奔赴南北疆各受援县市区(摄于年9月11日)。邹懿摄
信息通破解“看病远”
家住阿克苏市的赵亮(化名)流产多次,后来查明是宫颈机能不全所致,她希望在孕前做成功率很高的腹腔镜环扎,并在网上查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张蕾医师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差点跑去南京,还好,查到她来援疆了。”赵亮兴奋地说,她在克孜勒苏柯医院妇科找到了张蕾,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现在,张蕾已怀孕3个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余批次,2.4万余名“白衣来客”援疆。
预约挂号、手机在线支付、视频问诊……“互联网+”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医体验。
医院医生在为小朋友检查口腔(摄于9月7日)。刘亚辉摄
家住乌鲁木齐市三屯碑的张女士通过手机成功下单,预约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士来为自己瘫痪在床的母亲导尿。通医院的护士叫到家,这对张女士来说便利了不少。
医院院长王刚介绍,该院在乌鲁木齐市率先开发了家庭医护APP,通过手机就能预约更换胃管、灌肠护理、外科拆线等12项护理服务,实现了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家庭。
远程医疗,实现了信息的飞速奔跑,让各族群众就医的脚步越来越近。医院、新疆医院与14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从年开始至今,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累计开展远程会诊20余万例,开展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病理会诊50余万例。
END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晁瑾张晓晗
编辑: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