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优质医疗惠及天山南北金台资讯

编者按:今年是浙江省对口援疆20周年。20年间,浙江源源不断派遣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致力于受援地经济、社会、文化、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跨越多公里的援助之情,绵延在天山两岸。从去年开始,浙江开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模式,变过去零星选派转为组团选派,造血与输血并重,极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此外,通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东部医疗资源正在医院。医疗援疆添新章7月8日,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天山南麓阿克苏地区,由哈佛医学医院所、浙江大医院和新疆生医院合作成立的“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南疆分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的落户,让拥有国际水平的浙医二院急诊学科将急诊救治模医院,提升当地的创伤性急救医疗水平。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医疗援疆的意义,就在于依托浙江省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高新疆整体医疗水平,让东部与西部能够共享医疗发展成果。当天,浙江大医院还捐赠了一批便携式B超、高流量给氧机等价值30万元的急救设备以及书籍,以不断提升急救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人才与管理组副组长陈兵说,依托受援单位,将创伤性急救学科建设辐射到整个新疆地区,这是浙江“组团式”援疆的创新之举。自去年以来,浙江省开启“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由之前选派专家医院,改为以团体形式重点扶医院,充分发挥援疆专家在不同学科上的优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组团式援疆,不仅发挥了团队效果,医院的优势资源,从帮扶学科建设,到逐步开展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医院整体水平,并进一步辐射到更远的地区。”陈兵说。组团援疆显成效今年2月,浙江共选派35名医疗人才分别援助阿医院和新疆生医院。其中,浙江大学15名专家“组团”对口援助新医院。3个月来,医院的医院开展了21项医疗新技术,“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等技术填补了南疆地区医疗技术空白。据统计,截至5月底,我省第二轮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开展门诊余人次、手术台,讲座余次,填补技术空白50项,建立师徒帮带关系73人,开展基层义诊41次,义诊人数达人。“能在家门口看专家,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医疗有了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当地小伙艾孜买提的父亲说。不久前,艾孜买提因车祸造成头面部重伤,出血量达毫升,医院急诊科援疆专家张裕方与其他援疆专家同台为小伙做了手术,将他从死神之手拉了回来。天山南北,各族人民的就医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克拉玛依位于北疆准格尔盆地西北缘,居住医院的ICU患者,经由全国首家eICU平台(电子重症监护室),正时时享受到浙医二院的优质医护服务;南疆白水之城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与浙大专家面对面,而新疆生医院的急诊救治率正在直线上升……远程会诊再升级变化背后,凝聚着我省医疗援疆的创新智慧以及援疆专家的集体心血。浙江与新疆,正在架起一座深厚的友谊桥梁,让两地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若要到乌鲁木齐就医,要走上公里路,更别提转院到兰州、西安了。而因援疆支持,远程就医让距离不再成为就医障碍。7月6日,位于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有着13年糖尿病病史的73岁冠心病病人于梅,依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接受远在浙医二院的心脏中心副主任项美香教授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爱强教授集体会诊。两位专家通过智慧医疗平台为老人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智慧医疗新平台是浙医二院和浙报集团共同打造、浙二网络医学中心推出的最新产品,提供面对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等功能,不仅可实现单纯的视频交流,还可时时监测患者的所有信息数据:姓名、年龄、影像资料、术中情况……相对于以前“口述”或“传真”的远程会诊方式,效率提高近一倍。除数据共享外,新平台还让医生摆脱了空间限制,一部手机即可搞定远程会诊。“有了手机移动端的会诊平台,我就能在手术间隙进行会诊了!”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白雪莉教授这两天通过手机平台会诊了一位克拉玛依的胆管癌患者。去年11月,浙医二院与新医院联合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共合作完成余场远程医疗会诊,医院更是将远程会诊辐射到周边37家医院,这意味着克拉玛依周边方圆千百里的患者,都能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与浙江优质医疗资源的无缝对接。值得一提的是,在远程会诊平台的基础上,浙医二院还医院建立了全国首家eICU,让远程会诊不再停留在某一时刻,而是治病救人的全过程。远程就医的“红利”正在成为天山南北居民的“标配”,让东部与西部时时对话,共享医疗发展成果。而这些,仅仅只是开始。(本报记者李文芳通讯员方序郑芬芳鲁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4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