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对新疆熟悉的人,大都知道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是龟兹文化和刀郎文化的发源地。毕竟汉代的龟兹繁衍出龟兹文化,而姑墨境内的刀郎人却衍生出奇特的刀郎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繁荣,呈现出西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也许大家对歌星“刀郎”不太陌生,但相对龟兹文化而言,很多人对阿瓦提县充满神秘色彩的刀郎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南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也有刀郎文化,但和阿瓦提县的刀郎文化相比,多多少少都带有各自的本地域文化特色。
俗话说,文物见证历史。在阿瓦提县一位77岁的老艺人家里,却保存了一把多年的刀郎热瓦普,有力地见证了曾经的刀郎人和刀郎文化之间的渊源。
春夏之交,我们再一次来到阿瓦提县,走进被当地人称为“刀郎文化艺术大师”的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家里,聆听着他弹奏的美妙动听的热瓦普,去追寻散落在叶尔羌河畔刀郎文化的历史足迹。
01、目睹百年刀郎热瓦甫
我们来到阿瓦提县一个环境宜人的小区,上门拜访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当房门打开的瞬间,只见一位戴着白色花帽、脸上写满沧桑、留着发白胡须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就是阿布都卡德尔·穆沙。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并客气地让我们落坐于充满喜庆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毯上。他和蔼地说:“听说你们要过来,我就在家一边等候着,一边弹奏热瓦普。我每天都会练习弹琴,不然心里就空落落的,年纪大了,热瓦普就成了我的精神寄托……”
说话间,阿布都卡德尔·穆沙从墙角里的地毯上拿出一个黑色长形袋子,然后表情虔诚地取出一把显得比较古朴的热瓦甫。我们发现,这是一把西域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外形来看,这把乐器与库车、新和县一带的热瓦甫有着本质区别。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刀郎艺人用的刀郎热瓦甫,你们猜猜,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我看至少有五十年”,“我猜至少八九十年”……在场的人纷纷猜测这把热瓦普的具体年代。听着大家的议论,阿布都卡德尔·穆沙面带微笑,脸上丝毫没有得到他认可的表情。
看大家猜不出真正的时间,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笑着说:“哈哈,这是我爷爷的爷爷传给我们的,现在至少有年以上的年龄。”
按照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说法,如果追溯历史,那么他的确出生在刀郎乐舞世家,毕竟他的祖上都是从事刀郎乐舞的老艺人,传到他这一代,他说如今已经是第六代传人。
关于这把刀郎热瓦甫,据他的爷爷讲述,是祖上的艺人亲自制作的,采用的材质非常稀有,音箱面是用牛皮制成的,有十三根音弦,其中有十根是钢丝,三根是羊皮筋,这样弹奏出的音声就特别地动听,明显地比其他地方的热瓦普存在着不同之处。
另外,这把热瓦普乐器的突出部位还镶嵌了四枚古钱,一枚是乾隆通宝,一枚是雍正通宝,另外两枚是西域本地的钱币。值得一提的是,在背面的木头面上,雕刻一排弧形的像凤凰羽毛一样的花纹。
从外表和形状来看,刀郎热瓦甫和龟兹热瓦甫外形相差不大,但是又有不同,龟兹热瓦甫紧弦的部位在顶端,刀郎热瓦甫的紧弦在侧面。此外,刀郎热瓦甫的音弦有的是十三根至十四根,龟兹热瓦甫的音弦是三根至十根。
根据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说法,热瓦甫形状的大小,决定着音弦的多少。就是越大的热瓦普,它的弦就多,反之,音弦就少,那么弹奏出的声音也就有差别。
一些文化专家认为,维吾尔族木卡姆乐器中的热瓦甫、弹拨尔与龟兹乐乐器中的五弦是一脉相承,尽管现代的木卡姆乐器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在弹奏的技法和音色方面,还是保留着古代乐器的印痕。
随行的阿瓦提县刀郎文化研究专家张诠认为,这把热瓦普主体上是继承了古代龟兹乐器的传统。刀郎热瓦甫更接近古代西域乐器,这些都体现在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祖传下来的刀郎热瓦甫上。
根据木卡姆乐器的种类来看,阿瓦提县的刀郎木卡姆使用的是卡龙(琴)、热瓦甫、艾捷克和达甫(手鼓)四种乐器,而库车、新和、沙雅和拜城县等地的维吾尔族乐器以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卡龙、艾捷克、萨塔尔、胡西塔尔、唢呐、达甫(手鼓)、纳格拉(铁鼓)等十余种乐器为主,但乐器的弹奏方法却是相同的,乐器的声音大同小异,而刀郎乐器的音质更接近自然古朴。
“来,我给你们先用祖传的热瓦普弹奏一首祖传的曲子,再用我自己制作的热瓦普弹奏一首,你们听听有什么感受。”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着,先后拿起两把热瓦普各给我们演示了一遍。
这时,我们从两种热瓦普音弦发出的美妙乐声感觉,古老的刀郎热瓦甫的乐声更加清脆悦耳,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又像草原迎面扑来的徐徐清风,让人闻到一股从远古散发出的青草味道。而那把现代的热瓦普,让人听起来音色虽然轻盈,但发出的乐声更加明快和活泼。
弹奏完毕,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显得余犹未尽,他兴奋地说:“这把刀郎热瓦甫也不知道祖上有多少人使用过,如今为了能完好地珍藏,平时我都是用自己制作的热瓦甫,自己制作的乐器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容易找到弹奏的感觉。但这把热瓦普已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把它一直传下去。”
在阿瓦提县,民间的老艺人们,一般都是用自己制作的刀郎乐器,他们懂得用情感滋养乐器的情感,如果使用别人的乐器,他们会找不到弹奏乐器的感觉。就像我们使用习惯了一件器具,要是换另外一件的话,就感觉特别不顺手。
据史料记载,从汉唐以来,居住在叶尔羌河流域的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县的刀郎人,因交通极不方便,基本处于封闭式状态,受外界文化的干扰影响较小,不像处于丝绸之路上的古龟兹地区,受中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因此本土文化的变化也大。
相对而言,我们通过这把刀郎热瓦普乐器,能明显地看出阿瓦提县的刀郎文化,至今还保留了更多属于古西域的文化,因为自然生态决定艺术形态,这些都包含有民间的文化延续和历史依据。
02、刀郎文化的渊源
阿瓦提,在维吾尔族语意上称为“繁荣”。这片原始地域,时而被汉唐的姑墨管辖,时而归属莎车和疏勒管理。但千百年来,在阿克苏地区境内的叶尔羌河流域,却一直生活着一支保持着原始生态的族群,他们以古老、自然、生态的歌舞和娱乐活动著称,并以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空间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
作为刀郎文化传承人,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在平时没有演出活动时,就和一些老艺人切磋技艺,或者独自呆在家里抚弄心爱的刀郎热瓦普。他告诉我们说,一般家里没事的时候,他就到县里文化馆和老艺人们聊聊天、弹弹乐器,除此之外,他还要教教上门学弹乐器的徒弟,要是太清闲心里就感觉不踏实。
如今,阿布都卡德尔·穆沙不仅是县里德高望重的刀郎文化传承老艺人,名字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并且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样的身份,在当地算是德高望重的文化人。
说起刀郎文化,张诠向我们介绍,刀郎人是蒙古及维吾尔等民族融合而成的,主要生活在叶尔羌河流域,而刀郎文化就是融合漠北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塔里木土著文化,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因为刀郎人狩猎、游牧于森林草原,深深地留下了独特的牧猎文化,同时又有二百多年的农耕生涯,也保留了农耕文化成分。不得不说,刀郎文化不仅仅是阿克苏地区独有的一种原始生态的文化,又是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
阿瓦提县的刀郎文化主要表现在民间,很少有典籍记载。一般来说,民间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大众愿望和审美的表现,是和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刀郎木卡姆就是流行于刀郎地区的民间曲艺,歌词也是不固定的民歌。
如果说起刀郎乐舞,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则有着更深的认识,他说刀郎乐舞主要内容就是刀郎木卡姆,唱词都是以表现男女情爱、诉说悲痛苦难和告诫人生哲理为主要内容,歌曲高亢、激越,舞姿刚劲、粗犷,具有荒野之风。这和古龟兹库车一带的龟兹乐舞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也是古代西域乐舞的一部分。
古龟兹地区的十二木卡姆是属于宫廷艺术,而刀郎木卡姆是草根艺术和民间艺术。由于刀郎人居住在比较封闭的叶尔羌河流域,所保留的刀郎乐舞更趋近古代的西域乐舞,应该说是一直保留着古朴自然的原始风格。
很早以前,现在的木卡姆(阿拉伯语),刀郎人叫“巴亚宛”,意思是荒凉、没有人烟的地方。其实,在刀郎文化中,我们寻觅到蒙古文化和萨满教、祆教的遗痕迹。刀郎人的狩猎、游牧生活及喜迁徙的习惯,就是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刀郎人崇尚九,正是元明时期蒙古人的特征。
同时,刀郎文化中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西域文化的遗迹。张诠说,比如,刀郎舞蹈、游戏中还保留着鹅舞、骆驼舞等古代动物舞蹈;游戏中的表演也与古代西域的“戏弄”极其相似,被学者们称为“西域戏弄的余绪”;刀郎舞中的疾速旋转类似唐朝的“胡旋舞”;顶碗舞类似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碗舞伎乐图。
确切地讲,刀郎文化就是古代西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03、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有六个儿女,他们都会弹唱刀郎木卡姆,跳刀郎舞,演唱木卡姆。如今有的已是县上文化部门的领导,有的在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还有的在阿克苏市歌舞团。
“你们知道嘛?值得骄傲的是,我的两个孙子,一个在兵团阿拉尔市文工团工作,还有一个在乌鲁木齐艺校上学呢,说实话,我感觉自己后继有人,心里特别的高兴。”说起全家人的情况,作为刀郎乐舞艺术世家,阿布都卡德尔·穆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据我们了解,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如今带出的徒弟已有三百多人,大多都是本地的年轻人,也有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他说,七八年前,曾带着徒弟到台湾演出,当台湾人欣赏到我们新疆的刀郎乐舞时,他们都惊呆和震撼了,都纷纷大声惊呼,说新疆的文化太精彩了。
近十年来,阿布都卡德尔·穆沙的演出足迹遍布内地大江南北。年,他代表阿瓦提县参加青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演出,刀郎乐舞艺术文化一举获得国际各界人士的好评,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使刀郎文化的知名度逐渐提升,逐渐让刀郎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阿布都卡德尔·穆沙说:“我的徒弟大都跟我去过内地演出,他们认为内地的发展很快,现代文化氛围比较浓厚,但还是觉得我们本地的刀郎文化更有魅力,因为这是对古代西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很具有我们刀郎人自己的特色,所以内地很多观众也喜欢我们的刀郎乐舞。”
其实,刀郎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经开始挖掘,当时阿瓦提县对流传于县域内的刀郎木卡姆进行了发掘整理,整理出十二个刀郎木卡姆,共段、75调、句,并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编排出刀郎木卡姆健身操,还在该县中小学校推广,最后还申请了专利。
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非常独特和神秘,是刀郎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通过麦西来甫与木卡姆艺术来表现刀郎人生活各个方面,因为它是民间文化,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无论歌者还是舞者,那种执着忘情都会融入其中。
目前,阿瓦提县已经对一百多名民间艺人建立了档案,每月发放一千元,或五百元作为传承保护生活补贴,充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作用。
近年来,阿瓦提县加大对刀郎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成立了以民间老艺人为骨干的民间艺术团。阿瓦提县刀郎木卡姆艺术、慕萨莱思酿造工艺、刀郎热瓦普艺术、刀郎麦西来甫等八项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的“刀郎麦西来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别时,阿布都卡德尔·穆沙又用那把古老的热瓦普给我们弹奏了一曲。倾听着时而明快时而轻盈的乐声,我们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里,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和一座文化艺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