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不放松,战“贫”不止步。浙江绍兴市充分发挥人才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重要作用,纵深推进对口帮扶,去年以来,全市共选派近名人才深入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开展支援,为脱贫一线“输血”“造血”。
教育先行扶贫当扶智
“各位同学,大家好!受疫情影响,没能第一时间赶到你们身边,但通过线上教学,我就在你身边!”这是绍兴援疆教师冯祥桦与远在万里之外的新疆阿瓦提县第四中学高一(2)班学生的一段对话。疫情期间,冯老师在学校平台开通了网上直播课,同学们在冯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诗歌朗读、文化介绍、交流互动等方式,享受了一顿顿“文化盛宴”。
受疫情影响,绍兴市新一批援疆教师延缓了进疆步伐,但扶贫脚步却丝毫没有展缓,他们开启“云端”教育援疆新路子,建立4个“线上支教”组,采取微课教学、视频直播等形式,累计制作微课节、网上授课堂、网上辅导节、批改作业近人次,助力阿瓦提受援学校“停课不停学”。今年第一季度,绍兴教育系统人才已完成7个帮扶学校的对接联系。4月26日,47名绍兴援疆教师踏上大漠边陲、刀郎部落阿瓦提的热土,开启了一年半的援疆之旅。
教育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长久稳定脱贫的根本之道。绍兴市援疆教师以全资援建的新疆阿瓦提县鲁迅小学为载体,开展品格文化、品质课堂、品味课程、品学素养“四大行动”,通过“立人”课堂培育“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鲁小学子,让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希望和生力军。
健康领航治贫先治疾
四川马医院骨科的墙上,贴着一张留言纸条:谢谢您这几天给我的照顾和关心,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给我施了“魔法”,让我的身体马上就好了。
这个会施魔法的“白衣天使”,正是绍兴援川医生姜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守着初心使命,姜军勇担责任,在四川马医院创造了该院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开设骨科门诊,第一次开展“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棘间韧带修复术”,第一次做血管、神经、皮瓣修复术……
去年以来,绍兴市共有59名医务工作者像姜军一样奋战在援派一线。在对口支援的新疆阿瓦提县,绍兴在“传帮带”工作室基础上,设立阿瓦提县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成为集人才培育、远程会诊、空中课堂于一体的医疗教学援疆大平台,来自绍兴的援疆人才共签约“徒弟”人,累计开展帮带活动余次。绍兴卫健领域人才还采取更加灵活的援助方式,开展短期“柔性”帮扶10余次,参与东西部会诊次,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骨干队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高层次人才余波创办的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宁夏贺兰县捐赠了凝血分析仪等8套医疗仪器和千余件防疫物资,医院医护人才通过网络为医院解答战“疫”难题10余次……无私的帮助提高了当地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赋能提技“输血”更“造血”
“现在找工作特别难,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读书,我大概10天前就开始买票,买了七八次,一直没买到。幸好有就业专列!”在绍兴工作的四川省技能人才包秀英激动地说,绍兴市提供的“就业大巴和专列”,让他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
2月以来,绍兴市共开行就业大巴辆、火车专列39趟、飞机拼机包机1架次,接回中西部员工3.5万人。同时积极推广“云招聘”“云面试”模式,解决对口扶贫地区人才就业难题。绍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招聘的人才可以乘坐就业大巴车和专列回绍,全部费用由政府承担,这些人才也有力助推了企业复工复产,3月中旬绍兴人才企业就已%复工。”
“输血”更要“造血”。近年来,绍兴市与对口扶贫地区签订东西部劳务协作协议,大力推进“培训就业扶贫”工作,组织绍兴市专业技术人才赴对口扶贫地区开展专项培训,绍兴市越城区在四川马边县开展种植养殖培训,柯桥区在四川金川县开展养殖培训,新昌县在四川小金县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培训……这些培训提高了当地贫困人员的技能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创业信心。去年,绍兴招进受帮扶省份就业人员人,合计采购、销售对口地区农产品1.3亿元,带动贫困户人,绍兴对口帮扶的四川省4个县全部脱贫。
近日,绍兴市委组织部又与绍兴援疆指挥部,援川、援藏、援青工作组,驻辽源工作组进行了深入对接,以需求和困难为导向,开展新一轮科技帮扶、技能帮扶、培训帮扶、信息帮扶等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地区“固血”“强血”。
不远千里,无问西东。绍兴人才忙碌在扶贫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实打实帮助当地群众,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播种希望,为脱贫攻坚贡献“绍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