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研究院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一、现阶段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一)生长发育仍滞后,结铃偏晚,数量同比不足受前期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多雨低温天气过程的影响,大部分植棉县市出现持续性热量不足,导致棉花生殖生长减缓。与6月26日调查结果比较可以看出,6月27日至7月11日的15天期间,不同植棉县(市)细绒棉蕾花铃总数量的增加速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柯坪县、温宿县细绒棉蕾花铃总数量增加一倍,沙雅县、阿克苏市、库车县细绒棉增加的蕾花铃总数量小于3个。另外,截止调查日,部分县市的棉田还没形成大铃,说明虽然很少部分棉田棉花的生殖生长仍然较快外,但前期出现的不利天气过程抑制了大部分棉田棉花的生殖生长。(二)棉花长势差距明显,总体指标仍偏差从本次调查结果看,由于部分棉田适期播种,遭遇大风、冰雹灾害的次数少、化学调控、水肥措施落实到位,呈现出长势健壮、叶片暗绿、节间适宜、蕾花铃数明显偏多的理想的长相;然而播种偏晚、多次遭遇灾害、后期的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等跟不上的棉田还没摆脱前期的长势严重不足的状态,虽然株高日增长量基本与往年持平,但大部分生育指标严重不足,比如阿瓦提县监测点的陆地棉平均株高为55.20cm,长绒棉的平均株高为54.97cm,虽然现在已经到了打顶时期,但棉花株高还没达标,生育进程明显滞后。二、花铃期棉花田管措施(一)以保持棉田湿润为中心,加强灌溉管理花铃期是棉花生长需水高峰期,耗水量大,及时供水可缓解棉花因生理性缺水造成的蕾铃脱落。应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土壤质地、土壤墒情等情况灵活掌握滴灌棉田的滴水时间和滴水量。对土壤质地为壤土、长势偏旺和土壤墒情好的棉花可酌情推迟滴水时间,防止棉花过旺生长;沙性土壤、土壤墒情差和长势偏弱的棉花可适当提前滴水,促弱转壮。一般每次每亩滴水量20~25m3,轮灌周期5~7天。鉴于7月份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尽可能增加滴水频次,缩短滴水间隔期,增加田间湿度环境,减少脱落。(二)加强施肥管理,确保棉花所需养分的充足供给1.科学滴肥花铃期是棉花需肥的高峰期,应重施花铃肥,满足棉花蕾铃对有机养分的需要,减少蕾铃脱落。对滴灌棉田,通过缩短轮灌周期、增加滴肥数量,加大肥料的投入力度,每次每亩滴施棉花专用滴灌肥不少于7公斤,轮灌周期5~7天。2.叶面施肥7月中下旬,亩用磷酸二氢钾~克+氨基酸液肥ml+水溶性硼肥40克,兑水60~80公斤,连续叶面喷施2次,有效缓解“蕾而不花”、“花而不实”和“落花落铃”等问题,提高成铃率,增加单铃重,减少畸形铃。(三)棉花打顶后喷施缩节胺重控,增加盖顶桃缩节胺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叶片抗旱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同时,缩节胺抑制营养生长,加快有机养分由叶向蕾花铃输送,减轻蕾花铃脱落。棉花打顶后4-5天,亩用缩节胺3~4克化控;待倒一果枝第二果节伸长5-8cm时,亩用缩节胺8~10克重控,抑制侧枝及赘芽生长,提高上部果枝成铃率,增加盖顶桃。(四)认真落实打顶工作,加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认真落实棉花适时打顶技术措施。对长绒棉,宜在7月20日前完成打顶工作,果枝台数达到13~15台;对细绒棉,生长发育相对正常的棉田可于15日前完成打顶,生长发育明显滞后的晚播棉田、灾后重播棉田可适当推迟至7月20日完成打顶,果枝台数达到8~10台。打顶时严禁大把揪,打去顶部一叶一心。(五)加强病虫害监测,有针对性、科学防治病虫害1.棉伏蚜防治加大系统调查力度,发现点片蚜株时,分类进行挑治,注意保护天敌、增益控害,严禁盲目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对蚜点多、天敌数量大的棉田,可用洗尿合剂(洗衣粉:尿素:水为1:1:)或用0.5%苦参碱水剂0~0倍液喷雾防控;对蚜点多、天敌数量少、益害比严重失调,出现扩散蔓延、卷叶流油现象的棉田,可采用10%吡虫啉乳油、20%啶虫脒乳油和莫比郎倍液交替用药、喷雾挑治。2.棉叶螨防治发现中心及点片株时,及时药剂挑治,用1.8%阿维菌素~倍液、螨危g/L悬浮剂~倍液、20%扫螨净乳油~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0~0倍液等喷雾防治。对果棉间作田红蜘蛛防治要同步进行,防止螨类传播蔓延、减少交叉危害。3.棉铃虫防治及时对棉田棉铃虫进行监测和田间普查,当棉田百株有虫5~8头,卵粒20~30粒时,要进行药剂桃治。其中对天敌数量多的棉田,在棉铃虫卵孵化期或幼虫3龄前,亩用生物药剂BT乳剂~克兑水50公斤、NPV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50~7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对3龄以上幼虫比例大且天敌数量少的棉田,用2.5%功夫0~倍液、4.5%氯氰菊酯0~0倍液、2.5%敌杀死0倍液等化学农药及时进行挑治。4.黄萎病防治花铃期是黄萎病的高发时期,蔓延很快,要加强针对性防控。发现零星病株时,对发病棉田选用棉枯净或黄腐酸盐~倍液进行喷雾防控。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撰稿: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