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重播完亩棉花地,阿瓦提县三河镇托斯木库力村种植大户蒲同剑总算松了一口气:“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有时一场天灾就能让我们绝收。现在有农业保险作保障,基本后顾无忧了。目前保险公司正在查勘定损,估计月底赔款就能到账。”4月初,蒲同剑刚播完亩棉花,一场连续两天的暴雨就让其中亩遭受了灭顶之灾。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新疆农业保险随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无论参保率、承保数量、保障水平,还是实际赔款金额,多项指标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农业保险很好地发挥了农业生产“保护伞”的作用。
多项指标显示量质双升
如今,购买农业保险已经成为蒲同剑同村棉农的共识,只要播种完棉花,棉农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购买保险。“我们这一带雨雪、风灾、沙尘暴多发,买了保险心里才感觉有了底。”蒲同剑说。
参保率超过90%!棉花是新疆目前参保率最高的农作物,年参保面积超过万亩,较7年增长一倍以上。7年中央政策性保险试点启动以来,新疆农业保险进入发展“快车道”,承保数量(承保的农作物面积和畜禽头、只、羽数)呈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趋势。
年,新疆农业保险承保各类农作物.34万亩(包括复播面积),比7年增长.71%,年均增长11%;承保大小牲畜.58万头(只),比7年增长.62%,年均增长36.37%。
在保险覆盖面增长的同时,保险品种和保险产品也在稳步增加。保险品种指的是农业保险承保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比方说近年南疆四地州的红枣、巴旦木、鸡、鸭和兔等逐渐成为保险品种。保险产品指的是各个保险公司针对一种农作物或牲畜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经过精算设计出的商品,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选择购买。“两者数量的提升,标志着农业保险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原副教授苏宁说。
近年来,新疆农业保险品种日益丰富,到目前已经超过70个,其中中央财政补贴型品种13个、中央财政奖补型品种超过8个(含兵团),地州市、县市财政补贴或奖补型品种超过15个,商业型品种超过30个,基本覆盖了新疆主要农作物和牲畜种类。
到年,已备案的新疆农业保险产品超过个。新疆农业保险目前主要保直接物化成本,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从保直接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再到保价格、保收入的方向延伸。“越往后,保障水平越高。”苏宁说。
发展模式更加规范有序
入春以来,涉农保险公司在天山南北紧张有序地为农户开展农业保险服务。为推动农业保险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新的经营主体,形成市场适度竞争格局。
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组织保障。早在年,自治区就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目前,自治区及各地州市和县市均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统一组织推进。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林草局、畜牧兽医局和银保监局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政策精神,自治区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自治区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自治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要逐步完善涉农保险保障体系,完善保费补贴等政策,使农业保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月6日,站在暖洋洋的阳光下,看着满院子撒欢的牛犊,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乱山子村养殖户富生金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去年投资购买了头奶牛。“一头牛的保费是元,政府补贴后,我只需要承担几十元。去年冬天,死了一头牛,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给我赔偿了1万元。政策真是太好了!”他感慨道。
富生金的感受正好印证了各级财政支持对农业保险的促进作用。目前,新疆已经开办的中央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3种,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等。值得一提的是,年起,中央为了鼓励各地发展特色经济,实行农业保险“以奖代补”政策。新疆以南疆四地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团场为重点区域,申请将核桃、枣、杏、巴旦木、苹果、葡萄、梨(兵团)和肉羊(兵团)等纳入奖补范围。
此外,新疆还积极探索开办地方财政补贴型或奖补型农业保险业务,如喀什地区启动了新梅、桃、樱桃和榅桲(木瓜)等小宗林果保险的地县两级财政保费补贴工作。目前,地方财政补贴型或奖补型农业保险品种已经超过15种。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后,切实减轻了农户的缴费负担,提高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棉花种植大户宁成豹,已经连续20年购买农业保险了。“保险公司比我往地里跑的次数都多,经常提醒我该打药了、该施肥了、该除草了。”4月6日,他风趣地说。正如宁成豹所感受的那样,近年来,各保险公司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构建基层服务网络、改进理赔服务、增强后台服务能力,保险的形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补偿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春日的麦田绿意盎然,愈发葱茏。4月6日,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土古里村村民孟波陪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地里查看小麦长势,看到个别地方有冻死的情况,他并不过分担忧:“过几天,会有人过来查勘定损。买了保险真是吃了颗定心丸,去年种的玉米遭受风灾,我就获得赔款1万多元。”
近年来,新疆农业保险主要品种单位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业生产因灾经济损失的补偿能力在持续提升。年,农业保险为新疆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93亿元,比7年增长.73%,年均增速为21.42%。
7年到年,新疆农业保险累计赔款金额.93亿元,年均增长22.38%;其中,年赔款金额68.24亿元,比7年增长.38%。
农业保险为新疆农牧业生产撑起了转移和化解风险的“保护伞”,提高了参保农牧民抗灾自救能力与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农牧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有力支持了新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自治区持续调整优化棉花、粮食、林果、畜牧产业结构,新疆农业保险在承保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加强了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密结合,有效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积极投入应用大数据、无人机、遥感卫星、人工影响天气等新技术,提高了理赔时效;甚至对有些自然灾害还实现了从“事后救助”到“事前干预”的转变,从根本上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目前,富生金正在等待当地农村信用社批准万元贷款。“去年3月开始养牛时贷款年利率9.36%;今年有了保单,年利率下降到6.48%,一个月可以为我节约0多元的利息。”他说。正如他感受到的那样,有了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服务也更加完善。农业保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了信用风险,推动贷款门槛降低,更好地满足了农牧民及农业组织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