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棉花质量,打造高品质原棉优势生产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al/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棉花无论是在成本还是质量上都受制于美国、澳大利亚等传统产棉强国,国内棉花市场上高品质棉花普遍短缺,特别是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中低端棉花市场价格长期低迷、销售不畅。与此同时,高端品质棉花的市场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为改善阿克苏地区棉花质量状况,巩固阿克苏地区作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地位,年地委、行署大力推行以县域为单位的棉花“一主两辅”用种模式,力图通过压缩棉花种植品种数量,从源头上扭转棉花品种“多乱杂”现状,扩大优质棉品种种植面积,提高地区棉花整体质量水平和优质棉花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棉花生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棉花高效节水运行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机械化采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从实施效果看,地区棉花质量整体情况显著改善,棉花加工、纺织企业反映良好,为进一步发展优质棉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内高品质棉供需状况及年新疆棉花品质现状分析

(一)国内高品质棉供需状况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高品质原棉划分标准为:长度28.5毫米及以上;断裂比强度28.5厘牛/特克斯及以上;马克隆值A级(3.7-4.6);16毫米及以下的短纤维,纺漂白纱和色纺纱的,分别控制在11.5%和15%以内,纤维长度整齐度84%以上。根据中国棉纺织协会统计,、、年,我国高品质原棉市场需求量分别为.8万吨、.0万吨和.8万吨,呈小幅增加的态势。~年,新疆公检原棉产量分别为.5万吨、.3万吨、.9万吨,统计公检原棉达到高品质指标产量分别为85.3万吨、94.0万吨和.1万吨,占原棉总公检量比例分别为23.5%、20.3%和34.9%,短缺率分别达到69.4%、67.0%和39.2%,这些高品质棉花缺口,主要依赖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而截止到年度,新疆高品质棉花主要分布在北疆区域,南疆占比明显偏少。

(二)新疆不同区域年棉花品质情况对比分析

根据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公布的新疆家棉花加工企业月度棉花公检数据,我们分别对南疆地方(包括巴州、喀什)、南疆兵团(包括一师、二师、三师)、北疆区域(含北疆地方和兵团)、阿克苏地区四个区块,随机抽取10~15个加工企业,对其11月份(占总公检量的50%左右)公检数据进行平均,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疆不同棉花种植区品质状况,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见,相比于年,全疆棉花总体质量有所下降,其中北疆区域下降较为明显。

颜色级方面:主要与机采棉占比和采收质量及储存有关,与年相比,白棉二级所占比例除阿克苏地区有所增加外,其它区域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南疆团场,存在较大比例的白棉4级和淡点污染棉。

长度级方面:31mm以上所占比例各地基本相当;30mm级南疆团场占比最高,但较年大幅降低。北疆则从年的占比16.7%锐减到1.3%,仅阿克苏地区较去年有所增加,从3.2%增加到4.98%;29mm级各地均有所下降,但阿克苏地区减幅相对较少;28mm级占到公检量的半数以上,是全疆各地的主要长度级,与去年相比比例变化不大;27mm级占比各地均较去年明显增加,一方面与今年天气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与种植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马克隆值级方面:与去年相比,所有区域马值均不同程度增加,即棉纤维成熟度过高,纤维变粗,主要与今年天气条件有关。而且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与棉花种植区域气候特点及品种选择密切相关。其中A级所占比例均低于去年,但阿克苏地区降幅相对较小,其它区域则降幅较大,最为明显的是北疆区域,从年的占比31.3%锐减到年的4.7%。

长度整齐度方面:是反映棉花品质一致性最为直观的指标,新疆区域主体为U2和U3级,其中U2级阿克苏地区占比最高,我们分析与今年地区推行的“一主两辅”用种模式有直接关系。

断裂比强度方面:S1级今年各地占比基本相当,阿克苏地区较去年有小幅上升,而北疆区域则大幅下降。S2级今年除南疆团场占比略低外,其余片区均基本相当,但相较于年,则表现出阿克苏地区明显提高,北疆明显下降的情况,说明阿克苏地区棉纤维整体强力水平提高显著。

综上所述,今年全疆棉花各主要品质指标均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表现为纤维变短和变粗,一方面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今年北疆区域6~7月平均温度高于南疆,且出现34度以上高温日数明显高于南疆,在品种结构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高温干旱可能是导致北疆区域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另一方面南疆兵团及地州,气候条件总体类似且年相对较好,出现长度27mm以下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除气象条件外还与种植品种的选择有关,说明还是有大量内在品质较差的品种被选择种植。

(三)阿克苏地区主要植棉县(市)年棉花品质情况对比分析

从地区各主要植棉县(市)随机抽取若干个棉花加工企业(除种子棉加工厂),调取其11月份公检数据并进行平均,同时列出了进行单品单收单轧的利华公司和阿瓦提三场丰收棉业第一加工厂公检数据进行对比。长度级方面,29mm以上温宿县、库车市占比较高,达到了50.56%和39.6%。而阿瓦提县占比偏低,仅为22.6%,其余县市在28%左右;马克隆值级方面,A级占比最高的是阿瓦提县和温宿县,分别达到18.17%和8.16%,C2级占比较高的是库车市、阿克苏市、沙雅县,分别达到46.67%、40.41%和37.71%;长度整齐度方面各县市差距不明显。强力方面,除温宿县略好外,其余各县市数据接近,S3级占比均超过60%,属中等偏下水平。综合来看,各县市品质指标各有长短,温宿县综合品质表现略优,可能与所处的生态区域有关。

上表专门列出了利华公司在沙雅县的几个加工厂和阿瓦提县三场丰收棉业第一加工厂公检数据,因统一种植优质品种且实现了单收单轧,品质数据表现优良,在长度级、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等主要指标上均大大超过各县市平均水平,这也体现出收购加工环节对提升棉花品质的重要性。据介绍,其优质棉在期货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较普通棉花每吨提高~元。

二、影响地区棉花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棉花品种因素

年底,根据自治党委关于振兴棉花产业、提升棉花质量的有关精神,地委、行署分管领导多次组织地直及县市农口部门、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务虚会,对纺织企业棉花质量的需求及影响地区棉花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反复研讨,得出棉花种植品种“多乱杂”、收购加工不区分品种、混等混级等,是导致地区棉花整体质量不高、品质一质性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全地区范围内分阶段推行县域棉花品种“一主两辅”,并逐步过渡到县域“一主一辅”、“一县一品”和地区“多县一品”的品种布局思路。

为此,地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地区种子管理站、农技推广中心,在、年地区连续两年开展棉花品种大比较、大筛选多点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各棉花品种的丰产性、内在品质、抗病性、机采适应性等具体表现,将20个陆地棉品种、5个长绒棉品种列为地区年棉花推荐品种,各植棉县(市)按照地区推荐目录并根据各自需求选定了本县(市)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

在落实过程中,尽管遇到重重阻力,但各县(市)还是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进行推进。据统计,今年地区陆地棉“一主两辅”用种11个,面积.68万亩,“一主两辅”用种覆盖率81.65%;长绒棉“一主两辅”4个品种,面积51.11万亩,覆盖率91.97%。但从实际情况看落实还不够理想,特别是在种植大户较为集中的区域抵触情绪较大、落实率偏低,自行购买品种比例偏大,在交售时冒名“一主两辅”品种交售,使加工企业难以做到分品种堆放、加工,而目前全地区棉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占到地区棉花总量的6成以上,对地区棉花的总体质量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但从今年地区棉花公检结果看,“一主两辅”用种模式的推进对地区棉花整体质量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其它区域棉花品质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地区棉花质量下降不大,优质棉占比在全疆名列前茅。

(二)天气因素

年,全地区气候条件总体对棉花生长较为有利,棉花生长期间光热资源充足,大风、冰雹、持续低温及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较少,为棉花稳健生长创造了多年少见的良好气象环境。除4月下旬出现一波强度较大的降水降温天气过程,造成全地区立枯病普遍发生、局部区域重发对部分棉田出苗造成一定影响外,其余时段对棉花生长十分有利,特别是7月至8月上旬出现35度以上高温天气日数是近年来最少的一年,对减少脱落、增加成铃十分有利。因此今年地区棉花单产普遍较高,大量出现亩产公斤以上,甚至超公斤的超高产棉田,加上今年棉花收购价格上涨,植棉收益实现大幅增长。从对棉花品质的影响情况看,今年的主要问题是纤维长度有所下降、马克隆值偏高,而且全疆的情况都是如此,除去品种因素,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和8月与10月棉纤维加长与加粗期间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但具体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三)生产管理因素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棉花生产逐步摆脱了以小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同时随着地区棉花高效节水面积覆盖率逐年上升,机采棉的快速推广普及,高效节水+机采棉已逐渐成为地区棉花生产的主体模式,在水肥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生产技术方面也趋于规范。因此,就生产技术而言,基本不成为造成棉花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

但就某些技术环节而言,因年际间气象因素的差异,棉农追求高产的需求,一些技术实施不当,可能会对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例如,今年许多棉田为求高产推迟了喷施脱叶剂的时间,而9月19日地区出现一波较为剧烈的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降至11℃以下且持续时间较长,凡在9月18日以后喷施脱叶剂的棉田均出现脱叶效果不佳的情况,而当前无人机喷药已成主流,在棉花密度较大、生长偏旺的情况下其脱叶效果明显差于机械喷药。

脱叶期延迟造成叶功能期延长,棉纤维过度成熟,可能是造成今年棉花马值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采收及收购加工因素

今年棉花机采面积大幅增加,据统计达到万亩,占陆地棉面积80%以上,机采的棉花已成为收购主体,“三丝”问题得到明显好转。今年自棉花开秤收购以来,出现价格低开高走的情况,至10月20日前后,手采棉收购价达到每公斤8.5元,机采棉收购价最高达到7.5元。之前棉花种植户见棉花价格一路上涨,有意推迟棉花采收时间,而当棉花价格从高点回落后又急于采收出售,许多棉田并未在最适宜期进行采收,加之采收时部分棉田脱叶效果不佳,机采的棉花含杂量偏高。

收购方面,因前期价格一路上涨,出现加工企业抢购棉花的状况,而且各加工厂在收购棉花时普遍不扣水杂,造成部分农户喷水掺杂使假,之后加工厂对水杂偏高的棉花实行拒收,后期情况有所好转。据加工厂反映,今年机采棉含杂普遍偏高,加工出棉率明显下降,尽管部分轧花厂近年对加工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在水杂偏高的情况下依然会对加工品质造成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调研。

另外,受价格差异的驱使,棉花生产者跨区交售棉花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一带的棉花种植户将棉花交售至阿克苏市哈拉塔镇附近的棉花加工厂,巴州、喀什的棉花可能就近交售至库车、阿克苏市的部分棉花加工厂,造成品种难以区分,影响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三、进一步改善地区棉花质量建议

(一)持续推进县域“一主两辅”用种制度,加快向“一主一辅”、“一县一品”转变,实现棉花品种合理布局

棉花品质的遗传性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尽管因种植区域、年际间的天气变化、生产管理方式不同部分指标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总体变幅有限,因此决定棉花品质的首要因素依然是棉花品种。就单一品种而言,优质与高产一般是相矛盾的,很难集优质与高产于一身,这一点在今年的试验数据中可以体现。地区连续多年开展的棉花品种大比较、大筛选试验示范,在现有已审定的且具备一定生产面积的棉花品种中,从侧重于内在品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筛选出多个类型的棉花品种,供各县(市)选择使用,另外还有一些品质表现特优的棉花品种目前因种子数量有限还无法大面积推广,已列入进一步试验示范计划。规范棉花品种,实现区域化集中种植,仍然是目前提高地区棉花质量的最重要手段。这项工作阿克苏地区已走在全疆前列,经过一年实施,尽管在落实上还有一定差距,但基础工作相对扎实,且具备了一定的舆论和群众基础,若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必能收到良好实效。

(二)扩大优质棉生产面积,打造全疆优质棉生产高地

随着棉纺织技术水平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国内纺织企业对纱线的质量水平要求大幅提高,对原棉质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调查结果,纺织企业首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4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