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王晶实习记者赵润艾)各民族是一家人,各民族要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六位民族工作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与大家进行交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平等村原党支部书记潘庆标(图片来源:国新办官方网站)
潘庆标:脱贫攻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潘庆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平等村,现在担任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找水、修路、兴产业”三个短语,可以概括他20多年的工作经历。
平等村全村户,多人,是一个壮、汉、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没有河流,没有水库,村里的饮水是个大难题,每年的饮水就靠下雨,一直用到10月份。到来年4月份之前的这段日子,村民们就只能到4公里外的河流去挑水、运水喝。村里面也多次打井,但是都不出水,渐渐村民们也不愿意再出钱打井。
潘庆标把家里要修建房子的元拿出来垫资,又号召村干部每人垫资元,然后请来打井队。终于在年,村里的水井打出了水,解决了人畜饮水的问题。
针对农业振兴的问题,潘庆标也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良种西瓜生产基地和沃柑种植基地,提升村民种植技术,同时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初,平等村的沃柑不仅销往了北京、上海等国内市场,还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往东盟。
潘庆标说:“我的致富经是人要有精气神,这辈子不白活、不服输,共产党员要起带头作用。”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三家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图片来源:国新办官方网站)
赵家清:脱贫攻坚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赵家清是来自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基层的一名佤族干部,11年前,他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在年,佤族村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多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然而,以往的佤族村却不是这样。用赵家清的话来描述,“看寨不像寨,茅草围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针对脱贫攻坚,佤族村为贫困村建档立卡,一步步完成了多项脱贫攻坚任务。
“当时的佤族村,每个农户家里都是种一两亩地,养几只鸡、养几头猪,这种碎片化种植和零星化养殖,村民的收入很有限。”赵家清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变村民为股民,做到就近务工,年底分红,提升家庭收入。同时,重新振兴村民的传统手工艺,让村民在家就能做一些小手工艺进行售卖。围绕着佤族村的环境优势、自然优势、民族优势、交通优势等,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户在家里就开了农家乐、民宿、小作坊,带动在外务工的一些村民回到家里来发展,同步解决了以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农村隔代教育等问题。
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方面,佤族村也没有落下。安居工程、电力改造、新农村建设,还有厕所革命等系列项目紧随其后,改善了佤族村的交通和住房问题。除此之外,村里还建设了文化广场,有文艺队、民族文化陈列馆等,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如今的佤族村家家都是“五最美”——最美庭院、最美巷道、最美家园、最美街道、最美村庄。赵家清说:“我们的脱贫攻坚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图片来源:国新办官方网站)
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民族团结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几十年前,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的家和一位汉族大哥张东的家距离很近,他们经常往来做客。茶余饭后,张东经常跟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的父亲讲:“孩子必须要送去学校上学,等有了知识,以后才能可以做一个体面人。”
这番话在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心里种下了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
如今,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已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他坚信,各民族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共同的、幸福的新家园,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基本的一个标准。
几年来,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带领全县名各级党员干部与户各族群众结对子、认亲戚。频繁地往来互动和共同生活,快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自己也有一个结亲17年的结亲户,名字叫卞富财,两家经常联系,经常来往,经常走动。“每年过节都在一起过,他的丫头和我的女儿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说:“咱们民族团结的传统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下去的。”
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还提到前一段时间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