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奋斗在南疆脱贫攻坚

阿瓦提县、阿克陶县皮拉勒乡都属于南疆,这里离我们很远,这里的基层生活很苦,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两位脱贫攻坚带头人分别是钟梓欧、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

干在边疆读懂祖国

——记新疆克州皮拉勒乡党委书记钟梓欧

本报记者胡馨木

“第一句话,选择很难,但经历风雨之后彩虹会更美丽。第二句话,基层很苦,但脚底踩泥后心里会更踏实。第三句话,边疆很远,但读懂祖国之后人生会更加精彩。”今年7月10日,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典礼上,校友代表钟梓欧分享了在新疆工作的经历和感悟。

一套干练的迷彩服,一副黑色眼镜,书生意气已然褪去,钟梓欧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稳重得多。四年前,当很多同学在为一纸户口、一套房子奔波时,硕士毕业的他西行到祖国最西陲的新疆克州,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副乡长、乌恰县吉根乡党委书记、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党委书记……四年来,他如雄鹰,在帕米尔高原翱翔。

“我不是来镀金的!”

“我是重庆农村长大的,我深深了解西部对于人才的渴求。”朗朗的笑声里钟梓欧卸下了身上的光环。“四年前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北大视察时讲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钟梓欧说,这段话坚定了他选择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心。

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高材生,钟梓欧一到新疆就非常“抢手”。“最开始安排我到省会乌鲁木齐市,我向组织提出,这不是我的初衷,我要到基层去。”几经辗转,钟梓欧终于得偿所愿,被任命为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副乡长,“那种兴奋就像是到了圣地延安,我觉得基层与边疆就是新时代年轻人的圣地。”

种子要生根发芽,必要突破重重阻碍。初到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工作的钟梓欧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没有接受过维吾尔语培训,没法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自己买来教材和录音笔,从32个字母开始,每天自学两个小时,掌握基本的会话用语。有人误解他是来镀金的“官二代”,他就主动干别人不愿干的活,做别人不屑于做的事。有领导认为他眼高手低,他就从细节入手,把领导交付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完美。

他还主动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针对地少人多的难题,与布亚买提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一道联系争取资源,为村里成立了“木纳格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铁提尔村探索“土地托管+劳务输出”的模式,帮助村民们提高收入。日久见人心,钟梓欧渐渐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年1月,钟梓欧被调任为阿图什市团委书记。“起初我有些失落,因为我始终觉得在机关坐办公室不是我的初衷,我要到条件最艰苦的基层去。”恰在这时,适逢乡镇换届,组织鉴于他的优异表现,于年7月任命他为乌恰县吉根乡党委书记。钟梓欧成为这个边境乡的“一把手”。

开出两张“药方”

吉根,柯尔克孜语意为“聚会”,这是天山与昆仑山的交汇处,也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地。这里有着绵延百公里的边境线和数十个通外山口和河口。“站在斯姆哈纳哨所,凝视着中吉通关货运的车水马龙,回望巍巍雪山与不息的克孜勒苏河,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钟梓欧说。

在吉根乡工作期间,钟梓欧将边防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每天颠簸在平均海拔米的雪域高原上,穿梭数百公里,带领干部群众进行边防巡逻路及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很多山路没通车,只能骑马,有近乎直角的坡度和数不尽的沼泽深渊。”回想当时的场面,钟梓欧觉得有点后怕,“不过付出总有回报,我们用一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柯尔克孜族,他们世代生活在条件艰苦的边境一线,以游牧和守边为生,是最忠诚的戍边民族。”钟梓欧告诉记者,吉根乡每年有长达半年的冬天、自然条件恶劣,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草场载畜量有限,牧民的增收空间越来越少。

“既要守好祖国西大门百余公里的边境线,也要让老乡在致富路上不掉队。”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钟梓欧给出了两张增收致富的“药方”。

第一张“药方”是改变牧民单纯放羊的牧业结构,促进传统畜牧业的提质增效。“要把国家的惠民政策用实”,钟梓欧整合当地畜牧产业,利用养殖合作社,通过给贫困户发放无息农业贷款,让他们入股,享受收益。

“最重要的是,要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换。”钟梓欧介绍,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吉根乡,万山纵横、风景奇丽,一直是探险家、旅行者的乐园,他给出的第二张“药方”是发展旅游业。

钟梓欧依托“西陲第一乡”的区位优势,发展边境生态游,邀请专业团队打造“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平台等系列景点。同时,鼓励牧民在高山、牧场经营牧家乐,既方便了游客参观消费,又增加了当地牧民的收入。

乡亲最容易找到的领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年九月,钟梓欧转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党委书记。这是个有着5万余人的人口大乡,也是个贫困基数大、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复杂的深度贫困乡。

“距离年4个贫困村退出还剩××天,距离皮拉勒乡脱贫摘帽还剩××天”,会议室里的倒计时一直提醒着他。初到乡里,他就下村摸情况,听村民们反映困难和发展建议。“只要有群众来找他,他从来不推脱,都耐心接待。白天的时间不是在下村,就是在接待群众,所以晚上常常加班。”乡干部告诉记者。

结合当地实际,钟梓欧提出了年“稳粮、减棉、育瓜、增畜、优菜”的发展思路,通过做强皮拉勒大米、毛驴、水晶瓜为主的特色农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乡里还积极发展了7家劳动密集型“卫星工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收益。“工厂采取计件的方式,每人一个月差不多能赚多元。”说到这,钟梓欧脸上堆满了笑容。

钟梓欧办公室的窗台上摆着一排照片,都是和老乡的合影。“这些都是我的结亲户,他们中有柯尔克孜族家庭,也有维吾尔族家庭,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彼此都很信任,常常打电话交流。”钟梓欧说。

钟梓欧在吉根乡还有一位柯尔克孜族“妈妈”——她就是全国劳模、优秀护边员代表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从认识的第一天起,这位老人就把钟梓欧当做亲儿子,常跟周围的人说,自己原来有三个儿子,现在有四个了。去年入冬的时候,73高龄的大妈还亲手为钟梓欧织了一件骆驼毛毛衣。“穿在身上,暖在心里,我所收获的比付出的真的多太多。”钟梓欧说。

四年弹指一瞬,从流光溢彩的繁华首都,到天际高远的万山之州,钟梓欧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又收获满满。“回首走过的路,我越来越庆幸当初的选择,越来越强烈感觉到:远在边疆更能读懂祖国,融入群众才能汲取力量,扎根基层方能行远致远。”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力以赴

——记新疆阿瓦提县委副书记、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

深秋时节的新疆天山南麓,昼夜交替间,寒意刺骨。天刚蒙蒙亮,阿瓦提县委副书记、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又开始下乡了。在阿瓦提履职短短一年多,他几乎都在马不停蹄地下乡、下乡……吾布力喀斯木说,阿瓦提县地处我国“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南疆四地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全力以赴,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安康。

国旗下宣讲改变贫困群众观念

在阿瓦提县鲁泰纺织厂,身穿蓝色工装、脚踩运动鞋的巴吐尔·扎克日,穿梭在轰隆作响的机器间,细致地检查着每个纺纱机的运行情况,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干练。

就在一年半前,巴吐尔还是附近村落里守着几亩薄田、领着低保的贫困户。如今,已是一名标准产业工人的他,对于身份的转变颇为感慨:“过去种地一年收入才多块,现在一个月就能拿到块钱,我们一家还搬进了纺织厂新盖的职工小区,房间宽敞明亮,这一切都多亏吾布力喀斯木书记。”

工厂负责人李景泉介绍,一年多来,吾布力喀斯木书记不断深入基层,到各村进行国旗下宣讲,鼓励群众学本领,还组织富余劳动力到附近工厂就业,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许多贫困家庭还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巴吐尔进厂半年后,他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并介绍妻子出来务工。“光我们村就有多人进厂就业,大家离贫困越来越远,离富裕越来越近。”巴吐尔说,最近他正抽空考驾照,计划买辆车。

吾布力喀斯木还积极协调村里年轻人赴内地转移就业。几天前,他与在内地务工的年轻人通电话,得知大家均实现稳定就业,收入可观,有人还准备在内地结婚,很是欣慰。吾布力喀斯木对乡亲们说:“你们到外地就业,一定要带上好心肠,努力务工,踏实待人,未来要么留在内地追逐梦想,要么返回家乡带动创业,要持续发光发热。”

庭院经济开启致富新思路

走进农户卓然木·麦木提力家,院子里一簇簇明艳的紫茉莉映入眼帘,牛羊在棚里咀嚼草料,不远处的果树下棉桃吐絮,上空时不时还有一群鸽子飞过……

近年来,阿瓦提县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推动发展庭院经济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在提升居住环境的同时,带动群众脱贫。

“过去我们一家四口挤在一栋旧房子里,庭院乱糟糟的,书记来走访都没地方下脚。”卓然木笑着说,“现在,政府为村里修了公路,为贫困户建了富民安居房,在书记倡导下,家家户户动手把自家庭院变得整洁漂亮。”

不少村民说,吾布力喀斯木书记经常走村入户,和乡亲们交流脱贫方法,鼓励大伙儿学习农业知识,变着花样发展庭院经济。现在,有的人养花种草,有的栽果培菜、圈养牲畜,有的开挖青储池,制作有机饲料,还有的建起蔬菜拱棚,种起茄子、辣子、西红柿,省出不少买菜钱。

“小庭院也能有大作为。”吾布力喀斯木说,目前全县已实现贫困人口种植拱棚蔬菜余亩,未来还将引入科学管理平台帮助农民销售增收。

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70岁的周福年想起除夕夜的情景依旧很感动,“那晚我们和吾布力喀斯木书记一起过节,包饺子、看春晚,气氛特别好,心里特别暖。”

年以来,新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级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定期走访互动,真诚扶贫帮困,周福年便是吾布力喀斯木的结亲对象。从去年9月起,两人一起在植树节义务植树,每隔一段时间,吾布力喀斯木便会前来看望问候周福年一家,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吾布力喀斯木说,周福年老人当了半个多世纪的村干部,见证了边疆农村从贫穷迈向小康,老周为人正直,是深得群众爱戴的老党员,从他身上自己学到很多,“老人家本有一个儿子,我来做他的第二个儿子。”

在乌鲁却勒镇黄宫村,村民见到吾布力喀斯木都会主动上前问候。党员艾海提·沙吾提说,书记常下乡,有时来慰问,有时来调研,处理问题一丝不苟,面对群众平易近人,“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吾布力喀斯木说:“以身作则才能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帮扶更多困难群众。”

在吾布力喀斯木的办公室,书桌前的花盆上插着两支阿瓦提县土生土长的棉花,他说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是这片土地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日电记者孙少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4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